夜幕降臨,合肥市包河區山水東苑小區,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逐漸熱鬧起來,不時有居民前來投放垃圾,督導員在一旁及時給予幫助。 12月1日,《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開始實施,意味著生活垃圾分類將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全面推行。那么,垃圾分類還有哪些待解決的難題,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呢?近日,記者進行了走訪調查。
障礙一:從“抗議”到“歡迎”,“撤桶并點”選址不易
從“扔進一個筐”到“細分四個桶”,垃圾分類離不開 “撤桶并點”,就是將多余的、分散的垃圾桶撤除,合并放置在專門的點位,實現分類垃圾桶精準投放、集中管理。
在合肥市包河區徽鹽世紀廣場,從投放距離、環境衛生等角度考慮,垃圾分類收集點規劃在9號樓附近,但沒想到遭到了該棟居民的強烈反對——“撤去以前的垃圾桶,現在集中在一個地方,那么多垃圾桶,都放在我們這棟樓附近,不行不行”“那么多垃圾,肯定又臟又臭”“占用了小區空間,我堅決不同意”……
由于早期規劃原因,不少小區沒有供居民集中投放的垃圾箱房,只有門棟前的垃圾桶。推行垃圾分類,必須“撤桶并點”,該怎么操作?
群眾工作要依靠群眾。社區、街道、物業與居民長期打交道,城管局的工作人員多次進社區、走街道、訪物業,傳達政策、宣講分類知識,反復解釋,并拿出投放點模型圖給大家看。小區居民們的態度一點點發生轉變,真的很不容易?!袄诸惞ぷ魅沃氐肋h,但勢在必行,全力支持。我居住在這棟樓里,我來跟大家溝通,效果也許會更好。 ”該小區業主方崇道一方面跟鄰居們溝通,一方面代表鄰居們跟政府有關部門傳達大家想法,“最后,大家都能理解垃圾分類工作,有關部門也確保收集點的建設不會影響到大家的生活,還能給大家投遞垃圾帶來便利”。
居民同意之后,中標企業進場施工,并建設站點公示牌,預留投訴受理電話。若大家有意見,專業知識由中標企業講解,政策解釋由屬地社區負責,再配合小區內垃圾分類活動的開展,集中精力全力化解居民投訴、疑問。
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這個“障礙物”可一點都不好跨過,有個小區一共有四個分類點,三個站點都同意了,還有一個遲遲不同意,最后決定先將同意的三個點建起來、運轉起來,讓居民們放心、看到效果,再與第四個站點的居民進行溝通。小區里垃圾桶撤掉后,異味沒有了,蒼蠅蚊子也少了,這些直觀的益處勝過千言萬語。
今年,包河區已推進第一批200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站點建設,由社區、小區物業、居民代表等共同確認站點位置,并逐一開工建設。目前,已有56處點位完成建設。與此同時,第二批約1000個投放點由包河區城管局制定相關建設規范標準,屬地街鎮(大社區)參照前期經驗自主開展。
“一小區一方案”,老舊小區、新建小區、大型小區和規模較小的小區,怎么建設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都得因地制宜。
障礙二:從“他律”到“自律”,養成習慣還需要努力
投放點建設好了,還得讓大家樂意、準確地投放垃圾。
為什么要進行垃圾分類,如何正確分類,能否體驗垃圾分類……這些問題現在都能在一個展館里找到“答案”。 11月22日,全省首座以生活垃圾分類為主題的大型科普展示館揭牌,包河區城管局環管科科長吳瓊介紹,原建筑為停用閑置的垃圾中轉站,布展面積近1000平方米,分為“重新認識生活垃圾”“奇妙的垃圾分類”“快樂分類魔法樂園”“垃圾分類讓世界更美好”四大板塊,通過VR體驗、互動游戲、視頻、手工制作等多種豐富形式,讓前來體驗的市民更加直觀了解垃圾如何分類以及分類收運處理全鏈條工作流程。
“垃圾分類真的很重要”“我了解了不少分類知識”……不少人在參觀完展館之后這樣說。但是,有想法和動手做還真的是兩碼事。家住山水東苑小區的周奶奶,因為居住的樓棟距離定時定點投放點較遠,怕麻煩,一直不愿意參與垃圾分類工作;文一名門湖語小區的業主劉先生表示,垃圾種類太多,分不清楚,不知道如何準確投放;還有小區居民覺得定時投放,時間固定,不方便……
為了成功跨過這關,垃圾分類督導員謝曼做了很多努力。 “我和其他督導員多次入戶宣傳,講解定時定點集中投放的優勢,考慮到山水東苑小區的周奶奶腿腳不方便,我們還提供了雨雪天氣代扔垃圾的志愿服務,一段時間后,周奶奶發現小區環境確實改變了,原先單元門口臟亂的垃圾桶不見了,臭味也沒有了,漸漸地自覺開始進行垃圾分類、集中投放,并且積極動員鄰居參與垃圾分類支持定時定點投放管理。 ”謝曼說。
而針對很多人覺得定時麻煩、怕分類出現錯誤,也有好辦法:延長定時投放的時間,上午6點到9點,下午也是6點到9點,正好是人們上班、下班以及晚上散步的時間,盡最大的可能方便居民。同時,安排督導員在投放點進行分類指導,如果有居民存在疑惑,可以在投放的時候,進行咨詢。
有居民積極參與、有督導員熱心引導、有志愿者提供幫助,垃圾分類氛圍越發濃厚。
障礙三:從“處理”到“利用”,終端發力勝利就在前方
要做好垃圾分類的投放工作,也要做好垃圾中轉的密閉化和無害化,堅持一分到底,嚴防前分后混,打造垃圾分類全程閉環。
“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城管部門關注垃圾從被丟棄、到被轉運、再到最后處理和利用的全過程。嚴格推行分類收運,保證分類投放的成果,防止處理時再“返工”;分類處理,針對類別特點使用不同的處理方式,爭取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為緩解中轉站垃圾傾倒壓力,滿足城市環衛設施發展需求,包河區垃圾中轉站提升改造工程就正有序推進中。小倉房垃圾中轉站站長彭軍告訴記者,目前,已經開辟了廚余垃圾專用機位,并對1號機位進行升級改造,專門用于轉運廚余垃圾,避免與其他生活垃圾混裝、混運。同時,完善了污水處理排放系統,對站內污水管網進行優化升級,杜絕雨污混流,做到雨污徹底分離。據了解,后期還將增設垃圾滲濾液處理系統和擴容沖洗廢水處理能力;升級站內除臭設備;增加水氣排放檢測系統;新增污水處理系統升級轉運中心的配電設備及電容、改造污水處理管網,增加轉運車輛、箱體、廚余垃圾收集車等??偠灾?,就是要讓垃圾在中轉的過程中,不被混裝,過得更舒適。
記者走訪包河區垃圾分類終端發現,廚余垃圾被送到專門的廚余垃圾處理場,垃圾會變成肥料;可回收物,有各種被利用的可能;其他垃圾則將送到肥東循環經濟園進行焚燒發電;而有害垃圾則會由專業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與以前沒有分類的集中填滿處理方式相比,分類之后的處理方式,不僅保護環境,而且還能產生更多資源。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銅陵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合肥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實施,我省將進一步加大垃圾分類工作力度,努力提升生活垃圾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水平,推動垃圾治理工作邁上新臺階。